發(fā)布時間:2008-12-03|發(fā)布者: 大連鹽化集團|欄目:鹽化史話
制定規(guī)劃興土木 擴大規(guī)模為掠奪
1937年2月11日,滿洲國實行《鹽專賣法》,復縣場務局也隨之改為復縣專賣局,下轄8個分局,隸屬于營口專賣總局。
鹽業(yè)自古以來就是靠天吃飯的,天干則多產鹽,雨多則歉收。曬鹽的人總是把豐收的希望寄托在干旱少雨的年頭,現在如此,生產工藝極其落后的過去更是這樣。同年3月,五島事務所在山西屯的東山岡上建成了一座干神廟,每年產鹽旺季的春天,許多鹽業(yè)主要官員和鹽戶都聚集這里,燒香許愿,祈盼天氣干旱多產鹽。
松木島變電所和五島變電所的相繼建成,使該地區(qū)從此有了電燈照明和電力揚水設施,從而結束了長期以來一直沿用的用風車、畜力水車和人踩水車取水的歷史。為了解決松木島97.5付斗灘田的海鹽運輸問題,又在松木島建成了140米長的吊橋,這座吊橋的建成,不僅解決了當地海鹽運輸和物資運輸的問題,還為以后貫通東西的輕軌鐵道的鋪設奠定了基礎。鹽田的增加和生產設施的不斷完善,促使松木島出張所開始進行有目的、有步驟的長遠規(guī)劃,于是出臺了松木島出張所第一個五年計劃:即逐年開辟新灘,修建望海甸運輸坨臺及望海甸至松木島輕便鐵路等。這一計劃的實施,大大提高了生產能力,而貫穿東西的輕軌鐵道和望海甸坨臺的建成,使海鹽的運力和儲存能力都有較大提高。
1938年,拉脖子(原二分場)325付斗灘田竣工,年可產海鹽7萬噸,灘田用水由隨后興建的半拉海儲水圈供應,總面積76公頃。半拉海到拉脖子的供水通過65馬力揚水所實現。與此同時,年產2萬噸海鹽的鳳鳴島100付斗灘田也竣工投產。隨著日本人不斷增多以及管理的需要,他們在山西屯建起了辦公小白樓和日員家屬宿舍,此舉也暴露了他們妄圖長期在此經營鹽業(yè)的野心。1939年,拉脖子至松木島28公里主、支線輕便鐵道通車;年產海鹽6萬噸的望海甸288付斗的灘田和年產海鹽3.6萬噸的駱駝島177.5付斗的灘田竣工投產。以上數字表明,日本人通過快速擴大生產規(guī)模的方式,掠奪了大量的原鹽和化工原料。
一面山儲運場作為日本人往國內運鹽的中轉站,有70多只運鹽帆船、300多名船夫。船夫們每天從事著繁重的體力勞動,盡管如此,船頭王學春仍然百般刁難他們,經常不按時付給他們餉錢,最終導致 300多名船工集體罷工3天,迫使王學春不得不按期開餉;承建日灘的包工頭陳文成因拖欠數百人的餉錢不發(fā),工人揚言罷工,迫使陳文成妥協并承諾以后當日餉錢次日發(f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