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花堂国产精品第二页,末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大片连接,亚洲国产精品看片在线观看,一级做a级爰片性色毛片视频,国产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nav id="eee8e"><sup id="eee8e"></sup></nav>
  • <noscript id="eee8e"><dd id="eee8e"></dd></noscript>
    <tr id="eee8e"></tr>
  • 鹽業(yè)史話

    您當前位置:首頁  > 鹽業(yè)史話  > 鹽史趣談

    破解3000年前煮鹽工藝之謎(二)
    發(fā)布時間:2016-03-07發(fā)布者:大連鹽化欄目:鹽史趣談

    發(fā)布時間:2016-03-07|發(fā)布者: 大連鹽化集團|欄目:鹽史趣談

    破解3000年前煮鹽工藝之謎(二)

    文章來源:人民網-大眾日報

     

     

    “曬鹽”與“煮鹽”的論爭
        盡管大荒北央的發(fā)掘為山東北部鹽業(yè)遺址是煮鹽遺址提供了大量證據,但由于發(fā)掘的面積小,沒有發(fā)現鹽灶,很多學者堅持盔形器是用來曬鹽的想法。他們認為,圓底的盔形器利于插到海灘里,漲潮的時候自動把陶器里灌滿海水,退潮的時候自動蒸發(fā),自然而然就制成了鹽。
        在威海海邊長大的王青認為,這個設想缺乏生活經驗。就是說,海水的來回擺動會把陶器里灌滿沙子,根本無法曬鹽。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王青查閱了《管子》、《天工開物》《夢溪筆談》、《熬波圖》等記載海鹽生產工藝的書籍,最早的《管子》說,東周時期齊國就在山東北部沿海煮鹽,其他古籍也都是這樣記載的,這些都讓他堅信我國古代有相當長的時間是用煎煮工藝生產海鹽的。
        “還有一個證據,我們后來對盔形器進行研究,請中國科技大學對盔形器內壁上附著的白色沉淀物進行檢測,檢測結果為碳酸鈣。碳酸鈣是水煮開后水垢的主要成分,大荒北央遺址顯然是煮鹽的遺址。”王青知道,只停留于推理不行,必須要找到鹽灶才是最確鑿的證據。更大規(guī)模的發(fā)掘正在醞釀。
        鹽灶出土揭開煮鹽真相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2007年冬,王青再次為來年的帶隊實習選擇了一個制鹽的遺址。他到東營歷史博物館,王建國副館長向他推薦了北京大學考古系2006年專項調查發(fā)現的南河崖遺址?!拔覀兊浆F場去看,出土的東西仍是盔形器,不過這次工作比較方便,遺址離村子很近,直線距離有250米。”
        2008年3月,王青帶了十七八個學生與東營歷史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組成了一支近30人的考古隊,奔赴南河崖遺址。與此同時,山東省考古研究所和北大考古系也在壽光雙王城煮鹽遺址進行發(fā)掘。
        南河崖遺址發(fā)掘挖的面積比較大,有1000平方米,挖掘深度超過1米,直到出現純凈的黃沙土、沒有盔形器的殘片為止。這次歷時3個月的發(fā)掘,他們終于找到了鹽灶。
        “當時地里種的都是棉花,耕土層有20厘米左右,將耕土層清理掉之后,鹽灶就露出來了,很紅的一大片?!蓖跚嘟淌诮榻B,這個鹽灶長十多米、寬三四米,整體成Y字形,里面全是紅燒土,還有很多被燒酥的盔形器,以至于無法將其移動出來。“一共挖出兩個鹽灶,這是一個大的,小的那個直徑兩三米左右,里面也有很多紅燒土。”
        憑什么認定這就是鹽灶呢?王青教授解釋說,假如說它是燒陶器的陶窯,從形狀上看是不符合的,而且它應該把陶器燒得剛好,而不會像這個鹽灶這樣把盔形器燒酥了。陶窯還有一個特點是會出“窯汗”(因高溫將土壤中的金屬元素熔化凝結成汗滴一樣),但這里也沒有。從這樣幾個特點來看,應該是煮鹽的鹽灶。
        在南河崖遺址,他們還發(fā)現了一些更大面積用草木灰鋪成的攤場。根據文獻記載,古代煮鹽曬鹽,為了提純鹵水,使鹵水里的含鹽量更高一些,就把鹵水潑到草木灰攤場上。在陽光的照射下鹵水蒸發(fā)結成鹽花,把鹽花收起來溶解之后再拿到陶器里煮,就產出了食鹽?!安菽净以谶@樣的遺址里出土,跟文獻里記載的剛好能對上,所以我們就更加肯定這就是煮鹽的遺址?!?br>     王青教授說,大量出土的盔形器本身也能證明它是煮鹽的。第一,從鹽灶里出土了盔形器。第二,盔形器本身是灰色的,而鹽灶里出土的盔形器底部基本都是紅色的,說明是經過火燒烤了?!胞}雖然已經融化了,但在煮鹽的過程中仍然會殘存一些跡象。我們和山大化學院進行研究合作,對盔形器的斷面進行衍射掃描,發(fā)現鈉離子的含量從盔形器的內壁到外壁逐漸減少。鹽已經融化掉了,鈉離子為什么會滲到壁里面呢?因為鈉本身是非?;钴S的金屬,自然界里很少能單獨存在,在高溫情況下反應更快,滲透力很強。這個檢測說明盔形器是煮鹽的,不是煮開水的,水中的鈉含量沒有這么高?!?br>     文蛤貝殼印證秋冬煮鹽說
        根據《管子》記載,深秋到正月是煮鹽的季節(jié),開春時就不煮了。那么,考古中能否斷定煮鹽具有季節(jié)性呢? 
        考古隊在南河崖遺址挖出了一座房子遺跡,里面有踩踏面,比較硬比較平。房子里有個直徑約20厘米的小坑,坑里發(fā)現了169對文蛤,把小坑裝得滿滿的。文蛤的殼還沒有打開,說明是從海邊捕撈回來后臨時養(yǎng)在這個小坑里的,還沒來得及食用。捕撈文蛤的季節(jié)顯然就應該是當時煮鹽的季節(jié)。
        “我們參考國外研究貝殼的生長季節(jié)和死亡季節(jié)的方法,特意購買了一套切磨貝殼的設備,把切出的貝殼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就可以看到貝殼上類似年輪的生長紋。據此判斷,文蛤死于秋冬季節(jié)?!边z址里還有很多這樣的坑,文蛤也很多,排除了發(fā)現的偶然性。古書中記載的秋冬煮鹽就此找到了實物證據。
        山東北部沿海壽光大荒北央遺址、東營南河崖遺址及壽光雙王城遺址都是西周前期的大型煮鹽作坊遺址,它們的發(fā)掘,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考古學發(fā)展新趨勢的重要成果,解決了歷史上模糊不清的海鹽生產的工藝問題,彌補了文獻記載貧乏的缺憾,進一步證實了海鹽的生產、流通和消費對于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從大荒北央遺址發(fā)掘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0年。其間王青曾多次帶學生實地調查,發(fā)現這樣的鹽業(yè)遺址在濱州、濰坊、東營等山東北部沿海地區(qū)非常多。但是,隨著油田的開發(fā)、養(yǎng)殖池的發(fā)展,很多鹽業(yè)遺址正在遭到破壞,而且速度很快。王青教授呼吁,盡早建立保護計劃,阻止鹽業(yè)遺址的繼續(xù)消亡。